這個禮拜向院長借出一本《免疫系統全方位復原計畫》,預計一週左右閱讀完畢再做預防、功能醫學的討論。深受西醫思維薰陶及邏輯訓練的自己,在閱讀前原本略持著保守的態度,但因為實際上自己也被許多不明症狀困擾,看了這本書可說是大開眼界,今天先來簡介其中的重要原則吧!
多年前開始,朋友經常看到二煎伴問「為什麼你的皮膚看起來這麼黃?」當時還是醫學生的我們還笑說我是因為睡太少肝不好,但體檢肝功能也沒有特別異常,家人也沒有類似狀況,這確實困擾了我好一陣子;而我在白天時也很容易疲倦,曾經一天要喝十幾杯咖啡(天啊);腸胃道蠕動差和體重遲遲降不下來也已經不是秘密… 雖然這些問題看起來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病,但當每天都有嚴重程度不等的倦怠感、腹脹、便秘來糾纏自己,總也會覺得煩躁。
這本書的作者們是美國的醫師,主筆的醫師接受內科住院醫師訓練過程體認到預防醫學的重要性,且隨後也被診斷為橋本氏甲狀腺炎(一種造成甲狀腺低下的自體免疫疾病),從此開啟了功能醫學的路途。大致上的概念是,我們對於 (1) 食物、(2) 壓力、(3) 腸道系統、(4) 肝臟功能的本質以及對人體影響的瞭解其實是很侷限的,比如說許多人可能對麩質過敏、但怎麼檢驗過敏原都測不到(不過我發現 2017 年爸爸幫我檢測過敏原,我對小麥、蟑螂、酪梨、狗牙根草、蟹、日本杉、乳膠、美洲塵蟎、花生、莧科、黃豆、蝦、牧草、黑柳等過敏),而當長期下來,身體內產生對抗過敏原的抗體數量過多、或功能失調(開始攻擊自體組織),便可能出現自體免疫疾病。
我們以書中提到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「乳糜瀉」為例,不過畢竟作者是美國醫師,盛行率在台灣還是有差異的,在台灣的比例就沒有歐美人種來得高,不過前陣子也是曾經有捲過一番「無麩質 (Gluten) 飲食」風 ➫
乳糜瀉
乳糜瀉是麩質過敏造成的過敏反應,特徵是小腸內壁細小的指狀突起物絨毛遭到破壞。病人可能接觸麩質多年後,絨毛才被破壞並檢測確認為乳糜瀉,但在確診前的這段時間,麩質卻可能造成其他消化道與自體免疫問題。由於許多人都有麩質過敏的問題,乳糜瀉已成為最廣為人知的自體免疫疾病。
- 乳糜瀉的症狀
麩質會造成腸道以外其他器官的自體免疫疾病,所以症狀很廣泛,肢體末端的麻木與刺痛感、疲倦、甲狀腺機能低下,都是可能的症狀。一些常見的症狀如下:
- 關節炎
- 一般疲勞現象
- 腹瀉、進食後脹氣與胃灼熱
- 貧血
- 可與醫師或醫療專業人員討論進行的檢測
診斷乳糜瀉的方式目前還相當混亂。腸胃科醫師只在切片結果顯示小腸絨毛受損時,才會做出乳糜瀉的診斷。但這種做法有其限制,因為可能在測出楊姓前,已患有所謂「沉默型」乳糜瀉數十年。因此,請向醫師要求進行抗穀膠蛋白抗體檢測 (anti-gliadin antibodies, AGA 檢測) 與抗去醯胺基化穀膠蛋白抗體檢測 (anti-deamidated gliadin antibodies, ADGA 檢測)。這些檢測能敏銳判斷是否麩質過敏,可在小腸受損的好幾年前就測出陽性反應。檢測結果為陽性,是自體免疫正在攻擊體內某部位的徵兆。在這種情況下,可以預設自己已患有早期乳糜瀉,雖然尚未影響小腸,但已在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傷,可能以橋本氏甲狀腺炎、葛瑞夫兹氏病、多發性硬化症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形式出現。
令人困惑的還不只如此,即使上述所有檢測都呈陰性,我們仍可能對麩質過敏。這是因為檢測的目的是在判定是否患有乳糜瀉,但麩質也可能引發其他自體免疫疾病。因此,如果自己確診有任何一種自體免疫疾病——不一定是乳糜瀉——接受檢測是明智之舉,如果檢測呈陰性,我們仍應該禁食麩質,因為研究顯示麩質與其他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有關。
那麼,有哪些食物確實、或可能含有麩質呢?

確實含有麩質的食物
- 存在於任何包含小麥、黑麥(裸麥)和大麥的麵粉,或整個穀類製造的加工食品。例如高筋麵粉、低筋麵粉、中筋麵粉製作的麵包、吐司、饅頭、麵包、鬆餅、餅乾和薄餅、麵包粉、比薩、漢堡、麵條、義大利麵、通心粉及其他麵食、餃子、煎餅、蛋糕、舒芙蕾、甜甜圈、餡餅、麵包布丁等等烘焙食品
- 小麥胚芽、小麥麩皮粉、小麥澱粉、斯佩爾特麵粉、麥芽
- 麵包粉做出的炸魚、雞肉等肉類餅、肉丸子、任何肉類替代高湯塊
- 冰淇淋甜筒、阿華田、麥芽飲料、啤酒、高粱酒
- 啤酒酵母、酵母提取物(含大麥)
可能含有麩質的食物
- 醬油或醬油膏、大豆蛋白的肉替代品
- 酸奶油、酸奶、商業巧克力牛奶和飲料、非乳製品奶精、乳酪乾酪製品
- 肉餡餅、肉罐頭、香腸、熱狗、商業煎蛋捲
- 混合包裝米、玉米餅、現成吃的穀類、水果餅餡
- 蔬菜醬料、調味糖漿、咖哩調味粉、各種調味粉、辣椒醬、沙拉醬、蛋黃醬、辣根醬、番茄醬、肉醬、芥末醬、塔科醬等
- 蛋奶沙司、布丁、冰淇淋、果露、糖果、巧克力、口香糖、薯片、爆米花、包裝調味可可粉、巧克力飲料、營養補充劑、混合調味飲
- 商業用的湯、雞湯、湯混合物、肉汁清湯、商業的蔬菜高湯。商業製作的沙拉、烤豆罐頭、醬菜、醃製蔬菜
這樣看起來好像很多食物都不能吃呀(晚餐才吃了義大利烤餅QQ)!幸好,台灣人常吃的米飯、糙米、冬粉、米粉(但是如果有加入小麥粉增加彈性也會含有麩質)、米苔目、越南米線、地瓜、馬鈴薯、南瓜、藜麥、蕎麥、粄條作成的餃子等澱粉主食類,以及紅豆紫米粥、銀耳蓮子湯、羊羹、麻糬、米餅、玉米澱粉製零食、仙貝等點心類,是無麩質可安心吃的,目前坊間也有許多商家推出無麩質 Pizza、麵包、麵條、餅乾等,大家購入食用可以再多注意食品成分標示、並做飲食日記,觀察自己或家人是不是真的對麩質過敏吧!
後續的內容會再做分享,希望能幫助到更多人!
參考書目
《免疫系統全方位復原計畫》Susan S. Blum, MD
《無麩質廚房:排除過敏源,打造無毒健康生活,75道無麩質料理、點心與飲品完美提案》賴家家 著
圖片來源
攝影師:Andrea Piacquadio,連結:Pexels
Can you be more specific about the content of your article? After reading it, I still have some doubts. Hope you can help me.
Thanks for sharing. I read many of your blog posts, cool, your blog is very good.